【齐良怜和齐白石合影老相片】:(左起)齐阿梅、齐良年、齐白石、齐良止、齐良怜、齐良欢、齐曲珠,1937年秋月,赫达·莫理循拍摄
记得儿时,常在父亲的画案前替他拉纸,看他挥毫作画。父亲告诉我他童年的生活:“我8岁的那年,母亲将她预备买银钗的四斗稻谷,买了纸笔书本,送我跟外祖父周雨若读书于白石铺枫林亭。不满一年,害了一场病就停止了。后来,因家贫需人助力,故不再入学,即在家牧牛砍柴。”我时常听他这样说,心里总觉得他老人家该不是只读过半年村塾的。
有一次,父亲送我和四哥良迟、五哥良已,以及二妹良欢,一同去香山慈幼院读书,二妹良欢哭着不肯上学。父亲说:“我小的时候,没有钱从师读书,12岁便去学做木工,早出晚归,点起松柴火光,读书习字,你们知道我是多么想读书啊!”从这时候起,我才知道父亲完全是自己发愤苦读成功的人。
展开剩余87%▲齐白石画画中
父亲每天从早到晚,总是在作画、刻印,还应付不下求画的门客。在我的记忆中,他早期的笔润,是每尺宣纸银圆2元,后来加到5元,画红色较多的花卉,以及山水人物、工笔草虫等,特别增收一成,后来通用法币和金圆券、银圆券,也还是按银洋的润例折算的。照说父亲每天的收入,很是可观,可是他总是和我们说他没有钱,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一有整数的银洋和钞票,便默默地藏起来的秘密,有时候我们向他要点零钱花,他便会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作有时。”父亲一生节俭所恪守的正是这两句格言。
不仅如此,父亲对于家里任何吃的、用的,都一概爱惜备至,诸如米、面、油、盐、茶,也都是由他亲自经管,连同他最心爱的画和印,都锁起来。有时候父亲起身迎送来访的客人或出门上街,便有叮当的响声,不知者还以为他是佩了铃铛,又怎知他会经常把一大串大小不同的铜钥匙系在身边呢?父亲是如此的节俭,我知道他是忘不了幼年的穷困,更想到我们一家20多口人,都依靠着他一人养活,尤其像他那样大的年岁,所以后来我不太随便向他伸手要钱,即使我极想添置什么东西,也得看他老人家在高兴的时候才开口。
▲齐良怜和父亲齐白石、母亲胡宝珠在一起
最痛心的是我母亲死得太早,她在生产时逝世。父亲因需人照顾,不久就请来了一个叫夏文珠的,介绍人曾经劝过我父亲续弦和夏正式结婚,我们看得出夏的为人不善,便坚决反对,结果就以看护的名义留在父亲身边。不出我们所料,她看父亲喜欢她,慢慢地竟左右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从此对我们子女、儿媳的印象,渐渐凭她的感观而转变;门客买画的否诺,也都由她做了主张,还须按每尺画的润例加收一成归她所有。我父亲对她,真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我们都因为看在父亲的分上,不好说什么;只是一家人的生活,受了这个影响而涣散了。这时候我四哥、五哥他们都从父亲手里拿了钱,各人分煮另爨,过着小家庭的日子;我最小的弟弟良末,还一直跟在父亲身边;只有我和二妹良欢、三妹良芷在一起。父亲虽然每天还是把一家人吃的米、面、油、盐拨出来,给佣人们做饭,可是我们既已失去母爱,又失去了家庭的温暖,都不愿再在一起吃这种大锅饭菜,佣人们便一盆盆倒给捡垃圾的,像这样的浪费糟蹋,父亲是一直被蒙在鼓里的。
父亲除了具有持身勤俭的美德之外,再就是他那高傲的风骨,令人敬佩。他一生从不奢求,不苟取也不苟予。父亲早年为其友人夏午诒的姬人姚无双教画,夏曾想在江西给他捐个县丞,嘱他到南昌去候补;稍后樊樊山也要推荐他给慈禧太后教画,弄个六七品的官衔,都为父亲婉拒了。父亲曾说:“我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叫我去当内廷供奉,怎么能行呢?我没有别的打算,只想卖卖画,刻刻印章,凭着这一双劳苦的手,积蓄得三二千两银子,带回家去,够我一生吃喝,也就心满意足了。”
▲齐白石居京华款《螃蟹》
后来父亲定居北平卖画,有同乡宾恺南说父亲的画很受日人欢迎,劝他游日本卖画,足可致富。父亲又说:“我居京华九年矣,可以过活,饥则有米,寒则有煤,无须多金,反为忧虑也。”这两回事,都是父亲告诉我们的,他这样的淡泊名利,真不是一般穷苦出身的人所易做到的。父亲卖画和印,从不重视门客的贵贱,我记得曾有某贵夫人来我家买了一幅画,问父亲多少钱。父亲说:“这是二尺画,十块银洋,我不会因为你是某夫人而多要钱,也不能因为你是某夫人而不收钱。
”这样的诚实坦率,完全是自然的,可以说是他老人家独有的性格。
又有一次,我的先生陪同一位李将军来我家,他也是湖南同乡,说已久慕父亲的名气,只想瞻仰瞻仰。我先生为他介绍时,说他是个很有操守的将军。父亲听了,便默默地画了一幅画,问李将军有别号没有。李将军连忙说没有带钱,不好意思。父亲说:“你是个清官,我钦佩你,这幅画是送你的。”父亲的画,从不轻易送人,像李将军所得的,真是百难见一。父亲对于送礼给他的也不喜欢,他在大门口是这样地贴着一张告白:“我画画卖钱,送礼者决不受,门房谨知。”他心想,“礼尚往还”,人家送他的礼,他必须还人家的画,如此就不胜其烦了。再说,送礼对他也是一种浪费。父亲对人家送给他的礼物都舍不得食用,诸如水果之类,一收藏久了,便要腐烂,等他发现时,再分给我们也不能吃,他只有自叹可惜!
▲齐白石作品《牡丹绶带鸟》
父亲待人很有分寸,凡是客人来访,经过门房通报后,就传知接见。一般客人,都以茶招待。比较亲热一点的戚友,就飨以饼干、瓜子、落花生等食品;他自己也很喜欢吃一种“半空”的落花生,这种“半空”,在北平买起来很便宜,吃起来特别有一种香味。再密切一层的朋友,他更会请到馆子里去吃便饭,北平西长安街一家四川馆庆林春,是他常去的地方。这家馆子知道我父亲节俭的性格,饭前饭后吃的瓜子和水果,都由我父亲自备,吃不了的菜,也会自动送到我们家里去。
父亲不但对于戚友的亲疏,分得如此清楚,对于敌我更加有辨别认识。七七抗战之后,日本人进了北平,他便拒绝将画卖与日本人和汉奸们,他在家门口张贴这样两张告白: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可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那年父亲的生日,有很多人要来给他拜寿,当然都是一时的权贵,父亲一概挡驾,不许开门,还责怪我四哥走漏他生日的消息,招惹是非。
▲齐白石作品《螃蟹》
他对艺术专科学校聘他担任教授,也拒绝了。有一次日本控制的北平伪机关,派人将我父亲接了去,迫他宣导什么“中日共荣”。父亲坚持不答应,被扣留三天,他便写下“予子孙永不得做日本官”的遗言,表示抗拒到底的决心,后来还是王揖唐从中做好,保释他回家。他又在大门口贴上了停止卖画的告白。从此他的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我记得他画的蟹有一首这样的题诗:“袖手看君,横行到几时。”1944年又有《题蟹》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去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第二年秋日本人就投降了,可见我父亲虽闭门不出,他真还能事先知道日本人已到了日暮途穷的末路。
1957年冬天,我辗转接到四哥的来信,告诉我父亲于是年9月16日逝世于北京医院的消息,还附着父亲给我写的一幅《余年安得享清平》的中堂,使我这海外游子,无限的伤心。我悲伤我自己未能稍尽人子之道。后来我和我先生计划,要在他老人家百岁冥寿的那天,展出我们收藏的他的作品来纪念他,谁知天不从人愿,1961年9月12日波密拉台风带来一场水灾,把我们在永和镇的家,冲洗得一干二净,片物无存,哪还有我父亲的画可以展出呢?至今引以为恨!欣喜国立历史博物馆准备于日内将我父亲与吴昌硕的部分作品,同时展出,使我能看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如看到他人一样。我爱父亲,爱他穿着蓝袍大褂,银髯飘拂,挥毫作画,大有横扫千军、气吞河岳之势!我默默地想念他在贫苦的环境里,艰苦奋斗;他在混浊的社会里,淡泊明志;他在风雨的乱世里,高傲不折。像他这样,我们究竟学到了多少呢?(未完待续·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齐白石书画院)收藏书画,就找“白石传人”的齐白石书画院,版权所有,现场创作,齐白石画派,百年传承,一脉相传,只做真迹书画,集聚众家之长,现场创作,可根据藏家要求定制字画,可合影!常年售收高端书画,寻找合作高端书画经纪人、合伙人、大区负责人,主要运作齐白石生前的同款画画毛笔、齐白石画虾专用宣纸、齐白石墨块、齐白石自制颜料配方、齐白石画工笔草虫秘法、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藏父亲齐白石书画遗作真迹展及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自藏书画名家专场拍卖、齐白石传人、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致敬齐白石诞辰160周年重现齐白石笔下的微观世界书画展等项目,还有运作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徐悲鸿、齐良芷、齐媛媛、齐良琨(齐子如)、齐良迟、齐良已、齐良末、齐秉正、齐秉颐(齐九十)、齐自来、齐秉慧、齐晓溪、齐展仪(齐秉声)、齐秉淑(齐二澄)、齐寿余、齐育文、齐丽霞、齐由来、齐佛来、齐慧娟、齐硕、齐景山、齐水莲、齐燕君、齐社君、齐驸、齐艳芳、齐艳喜、齐晓清、齐晓红、齐江山、齐昆山、齐君山、齐世源、李可染、李苦禅、娄师白、郭秀仪、王森然、王雪涛、卢光照、王漱石、王天池、王文农,杨秀珍、傅石霜、王铸九、崔广五、汤发周等齐白石传人价值百千万以上的书画、印章真迹作品,亦可接受NFT、数字藏品、元宇宙、跨界品牌联合,文化赋能资源整合,让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成就您的品牌升级之路,让您从做生意上升到做文化等项目操作,欢迎有实力的网络公司竞标。(图文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乙巳蛇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发布于:河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信钰证券_正规的配资炒股平台_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观点